【新华社】探秘超乎想象的微观世界 陶粲物理沙龙举办

发布时间:2023-04-02

【字体:

打印

微观世界的粒子特性诡异得超乎你的想象,他们到底长得什么样?能不能拍张照片给大家瞧瞧?3月11日,来自粒子物理研究一线的五位科学家在中国科大艺术教学中心,就陶粲物理研究领域的诸多专业问题进行了科普演讲,与会听众与专家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对话。

此次陶粲物理沙龙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粒子科学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大艺术教学中心共同举办,旨在让现场观众在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氛围中,探究陶粲物理的奥秘,领略“陶然共忘机,醉墨粲星斗”的科学意境。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汤书昆开场致辞

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深层次结构和最基本相互作用规律的前沿学科。陶粲能区物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以陶轻子、粲夸克命名的这一粒子物理分支是探索四大相互作用之一——强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研究自然界中诸多的神秘现象,如奇特态物质、质子中子的内部结构、宇宙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等。

赵政国院士演讲现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政国院士以《陶粲物理研究:过去,现在与将来》为题展开科普演讲。他以粲夸克的发现和对其性质的深入研究为例, 描述了基本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和探索其结构的重大意义,展望了陶粲物理领域的将来。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何吉波引领听众初步认识了《性格迥异的强子家族》,以双粲重子为例,探讨科学家如何在实验中根据理论预言寻找双粲重子,希望通过理论与实验的更有效结合,不断加深对基本粒子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周小蓉做《核子结构之谜》主题演讲,展示了科学界从物质世界组成出发,对核子电磁结构不断加深认知的历程,超级陶粲装置将为这一领域的更精确探索提供更多机会。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海波以《宇宙正反物质不对称之谜与CP破缺》为题,从物质起源探究引起的21世纪重大科学问题的思考讲起,介绍了人们对于反物质的探索与反物质粒子的发现,讲述了对正反物质不对称的实验寻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罗箐以《怎样追赶光?——与粒子加速器同行》为题开讲,从粒子加速器概念出发,阐述了粒子加速器在研究粒子物理学中的地位,以及当前加速器的关键物理与技术问题。

圆桌讨论现场

圆桌讨论环节,五位报告人与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合肥一中、科大附中等学校的师生,开展了直接而热烈的对话。

书法作品“陶粲物理”

活动中,书法家汪书贵挥毫泼墨,为陶粲物理沙龙主题活动题字,致敬科学主题。

FIND论坛——科普沙龙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政国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汤书昆教授担任顾问。当天的沙龙特邀浙江大学副研究员赵义博担任主持人,活动通过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抖音号、科技袁人抖音账号以及蔻享学术进行网络直播,各平台直播观看累计超过2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科学传播效果。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420526?d=134b0ac&channel=weixin

编辑: 秦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