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30
2023年3月25日,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传播中心)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广西科协)在南宁市召开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座谈会。
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精神,立足新时代新任务,就如何大力推进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工作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深入探讨科学传播重点领域与创新社会引领下的具体举措,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夯实国民科学素质基础。
图1 座谈会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郑皆连,广西科协党组成员谢林城,科学传播中心主任汤书昆,副主任邱成利、袁岚峰、梁琰,办公室主任何勇,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魏红祥研究员,以及来自广东省科协、贵州省科协、广西区科技厅、成都市科技局、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技馆、广西科普作家协会、广西科技出版社的有关专家、学者和科普工作负责同志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加强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积极建言、深入交流、各抒己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表示,新时代赋予了科技工作者十分重要的科普使命,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专业指导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科学传播第一发球员”作用,在新时代科普工作中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同时,郑院士结合自身主持设计建造“平南三桥”、“天峨龙潭特大桥”和组织召开世界拱桥大会的经历,对拱桥事业的科普宣传提出了期望,强调各地开展科普工作应该结合本地区的优势科研领域,做出特色与创新。
图2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发言
科学传播中心主任汤书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工作经验及成效。围绕新时代科普能力建设,汤书昆提出需要重视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普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规模化潜能的激发和新兴传播技术的运用。在前沿科学领域的科普工作中要建立起一线科学家团队与专业科学传播团队全程深度结合的协作机制,做好精准明晰的科学传播,努力让公众理解基础与前沿科学的重大意义,争取社会对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
图3 科学传播中心主任汤书昆发言
广西区科协党组成员谢林城对与会的领导与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介绍了广西科普工作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广西在科普能力建设中存在的短板与未来的重点发力方向。
图4 广西科协党组成员谢林城发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团成员魏红祥建议:要扩大科普资源开放共享,推进物理学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完善大科学装置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袁岚峰提出:要重视科技前沿“元科普”的一线传播。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梁琰认为要重视科普内容的选定与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图5 与会代表发言
广东省科协科普部部长吴仕高从明理念、建机制、搭平台、抓队伍四个方面分享了广东省科普能力建设的经验。贵州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黄穗指出要强化科普队伍、打造科普阵地、增加科普经费。广西区科协科普部部长陈启浩提出要构建全社会的科普统一战线,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张翼提出,搭建全国性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将有利于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的建设。与会专家学者从科普工作实践出发,围绕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进行了热烈的发言与研讨。
图6 与会代表发言
图7 与会代表发言
图8 与会代表发言
座谈会由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邱成利主持。
图9 邱成利副主任主持会议
座谈会结束之后,与会专家分头展开了四场科普创新论坛,做了六场科普工作主题报告。汤书昆主任、邱成利副主任、袁岚峰副主任在广西民族大学分别作了题为《我国科学传播与科普工作的前瞻思考》、《如何创作优秀科普作品》、《科技袁人如何做科普》的主题报告。
图10 广西民族大学主题报告现场
梁琰副主任赴广西科技馆进行了题为《发现科学之美》的主题报告。魏红祥研究员赴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广西科技馆作以《<流浪地球>的世界观》为主题的报告。
图11 广西科技馆与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主题报告现场
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座谈会务实求新,将座谈会、专家论坛与青少年科普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会议立足新时代新任务,听取科学传播领域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就进一步推进科学传播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深入探讨了科学传播重点领域与具体举措,为不断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持续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编辑: 吴祖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