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传播报告》意见征集会暨第60期科学咖啡馆活动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3-03-03

【字体:

打印

2023年2月21日晚,以《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3)》编撰工作为主题的第60期科学咖啡馆活动在中科院物理所M楼九层咖啡厅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理事长郭传杰、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普与学术处处长马强、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汤书昆、副主任周荣庭、梁琰以及国内传播行业的著名专家学者、科学传播领域实践者共50余位嘉宾参加了本期活动。

意见征集会现场

 科学咖啡馆活动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科学技术部人才与科普司、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支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的著名科普品牌活动。本期活动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主持,特邀演讲嘉宾为中心副主任邱成利。

邱成利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学传播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由来和编撰过程,阐述了2021和2022两年度《报告》的框架、内容以及继续编写《报告》的三种方案,提出了征集持续高质量编写《报告》意见的主题。

图片

传播中心副主任邱成利介绍《报告》

参与活动的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提出了对《报告》编写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理事长郭传杰指出,作为国家科学传播现状的编撰者,需要处理好科学传播的量和值的问题,同时做好传播者和守门人的双重角色。

图片

传播中心理事长郭传杰发言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汤书昆提出,现有《报告》的框架可以描绘科学传播领域全貌,但难以刻画聚焦性的问题,希望探索《报告》编撰的更优模式。

图片

传播中心主任汤书昆发言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普与学术处处长马强指出,《报告》应定位工具书,总结国内、介绍国外,建议新增评选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并分析传播方式与技巧。《报告》应加强数据支援,可以公开征集作者,并在编撰过程中增加阶段性审核机制。

图片

学部工作局科普与学术处处长马强发言

参加科学咖啡馆的来宾说出了自己的思考: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建议,在保留《报告》梳理行业业态全貌的大结构的基础上,对顶层和底层两大板块分别分析;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魏永莲建议,增加科学传播的评价评估相关内容。

图片

陈征与魏永莲发言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战略研究部主任陈荣提出,增加专题性的科普研究报告;北京林业大学任学勇提出,扩大《报告》的影响力和关注每年的热点领域;中国林科院宁攸凉建议,《报告》加入林草部门撰稿人及内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张春柳建议,增加教师队伍的科学传播相关内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主任王志强建议,增加对媒体在传播中所起效果的评价;科大讯飞科协副主席包明明建议,增加科学技术科普化的相关内容。

不同行业专家学者提问讨论

嘉宾讨论中也发出了来自科学传播行业实践者的声音:亲子猫&研学猫董事长魏巴德从行业实践者的角度,提出在科学教育中增加研学的概念及从受众的角度分析科学传播的迫切需要;北京科普游子自然教育平台创始人马庆宇建议,增加民间自然科普相关内容;湖南趣科普科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罗雅丹建议,增加针对基层科普的具体指导意见和对地方科普人和培养的引导。

图片

行业实践者提出建议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在最后的总结中指出,希望大家关注科学传播年度报告,就《报告》的架构、数据获取方式等问题与《报告》编委会有更加深入的交流。

图片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总结

图片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3)》编撰建议征集会嘉宾合影

编辑: 吴祖赟